“太惊奇了,8分钟时间让我看到了上海的历史和未来,我很感动。”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走出上海馆,如此评价。身为最的“世博人”,洛塞泰斯看过无数世博场馆,上海馆到底凭什么打动这位西班牙老人?(5月27日《解放日报》)
其实,被上海馆打动的,不只是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。开馆近一个月,观众在上海馆留言处留下厚厚10多本留言簿。每一个从上海馆里走出的人,从8岁孩童到耄耋老人,从“老上海”到外地游客,统统都在说:“值!”。
上海馆凭啥打动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?从“老上海”到外地游客,又为何统统都在说,参观上海馆:“值!”,在笔者看来,其个中缘由,或许就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一、上海馆的高科技让游客震撼。以“上海看不完”为名的上海馆外墙,由5500个电机带动的三面立方体组成,长33米,高7米,通过“公众参与、共同创作”的立意,将科技与艺术完美结合,创新艺术表现样式。外墙共有15000余张照片,这些照片不停地翻转,在瞬间同时变换,展现不同的符号和景象,讲述着上海分分秒秒不经意间就会错过的故事。
上海馆内场,椭圆环幕,外加天顶银幕,形成面积达550平方米、360度无缝融合的影像空间,呈现给观众高艺术品位、高科技含量、高感官体验的崭新演绎。椭圆环幕与天顶银幕组成的影像空间,其面积之大,形状之不规则,表现手段之丰富,尤其是将如此之多高科技与艺术形式的剧场艺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,紧紧契合,这在国际上尚属首例。
二、令观众感动的,除了高科技,更有影片的内容。影片在对时间和情节的高度提炼中不忘细节,8分钟的放映体验过程中,游客站在船舷造型的六自由度动感平台上,升降、前行、旋转,仿佛乘坐在各个时期的“交通工具”上游历大上海。忽而乘着最早的“小渔船”,在浪涛中来到小渔村;镜头一转,又仿佛骑在马背上,经历上世纪30年代“十里洋场”的赛马会;一转眼,又坐着快艇徜徉黄浦江,与巨型邮轮“擦身而过”,甚至还有水滴溅来;忽而又“坐上”直升机俯瞰上海,时而侧飞,时而旋转。游客可以身临其境感受到微风、细雨、清香;回首望去,叮当车后座的乘客影像栩栩如生,抬起头来,外滩的大钟记录着岁月的变迁……百年上海的浮光掠影在8分钟影片中浓缩,用视觉形态高度浓缩上海的城市变迁和建设成就、城市风貌和市民生活,演绎每个人心中的上海,使之与观众产生强烈共鸣。
三、上海馆的设计和建造,靠“联合国”式的工作团队,“集世界智慧”,充分体现了上海这座城市海纳百川的气质。上海馆的总控系统,奥地利人负责;外墙,IBM技术;两扇自动移门,瑞士制造;影片后期制作团队,来自美国;影片导演,是中国人;展馆搭建,则是一支德国团队……正是来自不同国家、不同文化背景,不同专业经历的“联合国”式的工作团队,造就了拥有全球视野和世界水准的令人惊艳的作品,让每位观众体会到上海馆秉承的“科技与艺术完美结合”的理念。
四、更让人们感动的,是上海馆承载的“上海精神”。在上海馆的建造过程中:所有龙骨架4天一次成型,全部采用可循环使用的螺丝拼装,没用一丝明火;六自由度动感平台的零部件从德国运抵上海后,海关当天查验通关;施工人员白天搭建,质检人员深夜测试,24小时不间断工作……上海馆从3月4日正式入场搭建,到4月10日落成,总共不到40天,惊人的“上海效率”背后,是所有建设团队充满激情、不辞辛苦的信念,以及深深的世博情。
主营: 自动移门 上海自动移门 自动移门厂家 自动移门生产厂家 自动移门安装 自动移门制作 工业自动移门